谈及特务,很多人最先浮现脑海的往往是007这类形象。他们身手矫健、行踪隐秘,仿佛无论风雨多大都能准时抵达,也像拥有无所不能的能力。影视作品把这类人物包装成传奇,让普通观众在屏幕前感到刺激与羡慕,似乎只要有技能,就能掌控一切局势。
不过,特务的概念并非现代影视独有。虽然大众通过电影和电视剧才对外国情报机构有所熟悉,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早就存在类似的秘密监察体系,其中最具名气的,就是明朝的东厂。在不少影视剧里,东厂往往被描绘成驻守宫禁的阴冷机关,成员多是神情冷酷、看似武功高强的太监,仿佛每一次提笔都带着杀气。
然而屏幕上的形象终究经过艺术加工,实情并非如传说那么戏剧化。公元1420年的某个四月二日,在北京诞生了一个官方机构,名为“东缉事厂”,其时明朝皇帝是朱棣。这个人志向很大,夺取皇位的过程并不光彩,因而始终担心自己的名位不稳。为加强对朝政的控制,朱棣先让锦衣卫被复兴起来,随后又创设了东厂,二者因性格冷酷而臭名远扬。
展开剩余61%东厂的职责是秘密监视权势之间的动向,大小事务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。像是某位大臣今天秘密会见从外地赶来的将领,或者是某个官差今晨是否梳洗整齐这一类微小的细节;得到所需信息后,他们有权直接向皇帝汇报。对于当时的普通民众来说,一旦被东厂盯上,后果往往不堪设想——不需走走流程,也无需审讯,东厂便能突然上门,将百姓带走,按自己的方式处理。
在朱棣巩固皇位的过程中,身边有位名叫马三宝的太监发挥了极大作用,深得皇帝信赖。这位马三宝后来被普遍称作郑和,历史也证明朱棣对他的判断并非错。也正因为郑和的持续成功,朱棣对身边太监的信任空前增强,东厂的几位要头多由他身边的太监指挥,至于其他特务,往往成为跑腿的角色,多数归属于锦衣卫。朱棣任命这些太监掌控大权,当然是寄托在对他们的深厚信任之上;但他忽略了,郑和的成功并非仅凭卖力,更多源于他自身的品质。即使不在朱棣身边办事,郑和也能在大海与天下间取得显赫,否则也难以被历史记载为传奇。于是,这些深得信任的太监们擅长的并非高深武艺,而是对忠臣的压制和打击,导致不少直言忠诚的官员遭遇家庭破败、仕途坎坷。最初,锦衣卫与东厂的地位尚不分高低,彼此并列;但随着太监势力在宫廷中的膨胀,东厂的权势逐步逼近乃至超过锦衣卫,最终连锦衣卫的统领也不得不在权谋之间讨好厂公,谋求个人前程。
说到东厂里最有趣的一幕,我们就聊一聊这段玄机之中隐藏的笑点。东厂的大堂悬挂着一幅画像,谁也没想到画中的人物竟是岳飞。岳飞自古被认作忠诚的象征,如今他的形象却出现在一个以暗害忠良著称的特务机构之中。厂公悬挂此画,或许是意在警示众人要敬业、杜绝冤情;但现实的效果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,令不少人开始思索这背后隐藏的意味与讽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查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